跳到主要內容區

伊凡.伊里奇之死。托爾斯泰著;許海燕譯。(心諮系,林逸翔)

臺北市:志文,2000

ISBN:9789575456450 9575456459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十二節,且故事內容採用倒敘法,一開始先從報紙上的訃聞,然後是他的同事、朋友、妻子女兒對於他的死並沒有特別感覺,每個人都只在乎自己的利益,好像伊凡‧伊里奇的死亡和他們毫不相干。

伊凡‧伊里奇他是個普通的法官,穿梭於上流社會,並且認為自己擁有體面的生活與給人信任的感覺。所以他升官非常的順遂,並且因為有個被上流社會所認同的婚姻,所以和他的妻子所結婚。雖然他與妻子的關係只有越來越糟,但是他卻總是能找到自己的樂趣並且與自己的妻子保持一定的距離。

之後,在一天受傷時,他忽然發現他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差,並且漸漸的發現自己得了絕症。而想當然的,他並不想相信這樣的事會發生在自己的身上,於是他展開了本篇小說最精采的部分,生與死之間的對談!

當伊凡‧伊里奇得知自己生病時,他從最初的憤怒,然後意識到死亡即將逼近的恐懼,而伊凡‧伊里奇剛開始先質疑自己之前的生活是否是錯的?並且質疑一生所追求的似乎只是一場空,而當親友們不願談論以及成天的謊言時,更讓他陷入更深的孤獨與絕望。因為死亡對於精神上的折磨比起身體的痛苦還要更難受!

心靈啟發

死亡,是福?還是禍呢?死亡,是該慶幸?還是感慨呢?死亡,應該歡樂?還是悲慟呢?

托爾斯泰藉由這本書,提供了我們看待死亡的不同層面,也提供我們一個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是怎樣的影響著他如何面對死亡的恐懼,更表露無遺的呈現大眾看待死亡的「絕對否定」和「選擇性的忽略」,以及文末的「臨死前的感恩」。

首先,伊凡‧伊里奇在他死前的驕傲表態度和行為,雖然成功的獲得了財富和地位,但是他也相對的必須捨棄性的放棄了對朋友、上屬的感情和家人之間的親情,他自以為總是以「體面」和人相處的他,其實以白話一點的說法就是「敷衍」罷了!如果當你每次和一個人相處的時候,他都以敷衍和隨便的態度去對待你時,你是否有會真誠地放入自己的感情彼此相處的過程呢?那麼你又憑什麼抱怨死亡的時候沒有人陪伴呢?而這樣的行為不就是伊凡‧伊里奇的寫照嗎!

再來,伊凡‧伊里奇在發病的期間裡頭,他發現了妻子、女兒、醫生對他的敷衍和不在乎,然而,我們是否也常在絕望的時候,才會想要回到小時候的赤子之心,懂得需要、懂得去說謝謝、懂得毫無虛假的待人呢?然而,我們是否都一定要等到死之將至才來後悔呢?此外,在發病這段期間中,伊凡‧伊里奇也看到了許許多多的虛假和做作,但是他也幸運的發現了,為他默默付出和流淚的男傭和兒子。那麼相對的,我們呢?是否在自己還沒有面臨死亡以前,就可以先審視自己的待人之道和自己的價值觀呢?而且是否應該在日常生活中就先懂得感恩自己所擁有的朋友和家人呢?還是你也要等到垂死或發病之後,才來後悔呢?

最後,是當伊凡‧伊里奇已經死亡後,描述大家看待這場死亡的態度和表現,而大家的表現則是相當的「開心和慶祝」呢!因為他的離世,將會為自己和家族帶來莫大的利益和地位,但是,當我看到這段的時候,我就發現了:他們也即將成為「下一個伊凡‧伊里奇」罷了。因為如果我們無法從中緬懷他人或是提出自我反省和警惕的時候,以及無法對自我作出改進和改變自我的價值觀的話,那麼這樣高傲、自私的我們都將會成為下一個伊凡‧伊里奇阿!因為當一個不懂得愛與真誠的重要性的人,他只會成為一個只知道財富和地位的勢力鬼,或是一個不懂得感恩和珍惜的虛偽魔鬼。所以這個故事以這樣的方式陳述死亡,是希望我們能在死亡來臨之前,更珍惜人與人彼此之間的相處和際遇,這樣的滿懷感謝和積極的價值觀,在我們面對死亡的時候,才不至於痛苦和哀嚎,反而能樂觀和不帶有任何遺憾的離開世上。我也相信,如此的愛身邊的人和真誠無偽的彼此相待的你我,面臨死亡一定不會是皺緊眉頭和面帶猙獰的死去,而是喜樂、榮耀的迎接天國的到來!

 

可以外借嗎?國立清華大學圖書館館藏查詢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