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悲傷共處。劉娜著。
新北市:好的文化,2024
ISBN:9786267026410
內容簡介:
本書是作者劉娜細心爬梳過往收到的31封信函,將之歸納為四大人生課題,並以其敏銳的洞察力,穿透文字的表象,直抵來信者內心深處的情緒與感受,竭力給予全面而客觀的回應,以其專業素養,深度剖析字裡行間隱藏的困惑與掙扎。
心靈啟發:
認同:
我們都曾將挑戰父母師長的權威視為獨立的勳章,彷彿只要掙脫了束縛,即可證明自己的成長,但真正的成熟並非只是擺脫他人的掌控,更在於我們是否有足夠的智慧與能力,去主宰自己的航向,不再將人生的責任推卸給他人,不再抱怨環境的不公,而是清醒地認識到自己才是人生的掌舵者。
淨化:
過往的傷痕不應成為囚禁未來的枷鎖,更不該以一生的時光作為祭奠,或許我們會遇到曾有一個人在我們的生命中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記,可能是尖銳的言語,也可能是冰冷的背棄,就像一枚枚細小的針潛伏在記憶深處,偶爾提醒著我們曾經受過的傷,可是曾經傷害過我們的人,無論出於何種原因,都已成為我們生命中的一段過去。若是我們耿耿於懷,只會讓自己深陷痛苦的漩渦,無法自拔,傷害的最終只會是自己,所以請別讓一個不值得的人繼續偷走我們的時間,消耗我們的生命。有能力的話,要去尋找那些真正能夠溫暖我們心房的人,去追求那些能夠點亮我們生命的光芒。
領悟:
我們在面臨選擇時都習慣權衡利弊、分析得失,試圖找到一個能夠帶來最大化利益、最小化風險的完美選項,但世上並不存在一個放之四海皆準的完美選擇。它們有其各自的優勢,也潛藏著代價,將我們引向不同的道路,經歷不同的風景,最終塑造出不同的自己,因此與其耗費時間精力去尋找那虛無縹緲的完美答案,不如將重心放在當下的選擇,以及我們願意為之付出的努力和承擔的後果。
可以外借嗎?國立清華大學圖書館館藏查詢